图为“我的秘密场景无修版 实现医养结合。一是按照生命周期制定健康指标,不再将大龄和老龄机能衰退当疾病,大力开展维护健康机能的康复服务;二是全专融合医护资源进社区,包括一、二级医院和急救网络,支持居家养老和基本保健服务需求,各类医疗机构要在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内找到自己的位置,大型医院单体发展的时代结束了。2032年中国可能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社会,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,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个亿,届时“63婴儿潮”一代人进入70岁,可以预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增加,要从现在开始建设“医院专科/急性治疗、社区康复/非急性治疗和家庭照护/夜间看护”相结合的医护体系;三是发展长期照护事业产业和长期照护保险计划,满足高龄老人失能失智照护的刚性需求。长期照护属于带病生存的广义医护范畴,需要大力培育“家庭照护床位”以满足70%需求。德国和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计划相对成功,其经验值得借鉴。摄
央视网消息(新闻联播):今年以来,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,技术和智能化水平不断突破,应用场景持续拓展,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。
渴了,为您倒一杯咖啡、斟一杯茶;累了,帮您收拾打扫;无聊了,可以对话聊天。眼前的这款保姆机器人“光子”刚刚上市,就已经接到了不少订单。
记者来到了“光子”的训练基地,发现这里不仅有家居、超市、工厂等多个实际的应用场景,还有上百台帮“光子”采集数据的数采机器人,可以记录下它的动作轨迹、误差和执行节奏,存进数据库内反复训练。
今年以来,各地都开始通过实际应用场景测试,来带动机器人技术创新。在北京,这款机器人正在室外复杂环境里行走,不仅要上坡、下坡,还可以在摔倒后0.5秒内自主爬起,让机器人的“关节”灵活性不断提升。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已有50多个细分领域的应用测试场景。
不仅仅是人形机器人,今年以来,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全面提速。在深圳“机器人谷”,上游企业的触觉传感器可以直接供应给一街之隔的整机厂商,3D视觉企业的仿真数据能实时输入旁边大模型企业的训练系统,产业链协同效应不断提升。
今年上半年,我国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.6%、25.5%。截至目前,我国已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93万家。其中,今年上半年新增相关企业10万多家,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约45%。
来源:央视网
【编辑:惠小东】